第五章 - 泌尿系统疾病
发布时间:2022-12-26 13:06来源:未知
第五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节 总论
掌握:肾实质和肾血管的解剖结构;泌尿系统疾病的种类(A)
2、肾脏的生理功能 ①生成尿液 ②内分泌功能
内分泌功能 (1)肾素 (2)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3)1—α羟化酶 (4)激肽释放酶 (5)前列腺素
3、泌尿系统常见症状和实验室检查 常见症状 (1)肾性水肿:①肾病性水肿 ②肾炎性水肿:“球—管失衡” (2)肾性高血压:①容量依赖型 ②肾素依赖型 (3)尿量异常:正常成人尿量每24小时为1000~2000ml,每日尿量少于400ml称为少尿,少于100ml称为无尿,每日尿量多于2500ml称为多尿。夜尿量多于白天尿量或夜尿量持续多于750ml称为夜尿增多。 (4)尿质异常:①蛋白尿,尿蛋白定量持续超过150mg/24h称为蛋白尿;若尿蛋白定量超过3.5g/24h称为大量蛋白尿 (5)尿路刺激征:尿频伴尿急、尿痛统称为尿路刺激征。
4、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分型 ①、急性肾小球肾炎 ②、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③、慢性肾小球肾炎 ④、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⑤、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炎综合征以血尿为突出表现,肾病综合症则以蛋白尿为突出表现)
第二节 肾病综合征
了解: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型(D)
了解: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D)
掌握:肾小球疾病的定义及临床分型;急、慢性肾小球疾病和原发性
肾病综合症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要点(B)
重点掌握:按护理程序护理肾小球疾病患者及进行健康教育(C)
【临床表现】 并发症 (1)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 (2)血栓和栓塞,以肾静脉血栓最为多见 (3)急性肾衰竭 (4)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
【治疗要点】 1、一般治疗 (1)利尿消肿:总的原则是不宜过快、过猛,以免造成有效血容量不足,加重血液高凝倾向,诱发血栓、栓塞并发症 (2)减少尿蛋白
2、主要治疗 (1)糖皮质激素 ①起始量要足 ②减撤药要慢 ③维持用药要久 (2)细胞毒药物最常用的细胞毒药物为环磷酰胺
【主要护理措施】 饮食护理:①蛋白质:正常量的优质蛋白0.8~1.0g/(kg·d),其中60%以上为优质蛋白 ②保证足够热量,不少于30~35kcal/(kg·d) ③有明显水肿,高血压或少尿者,钠盐的摄入量<3g/d。
水肿部位的皮肤护理 ①指导患者穿宽大柔软棉织品衣裤 ②避免皮肤长时间受压 ③避免医源性皮肤损伤 ④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水肿部位由于血液供给差,保护水肿部位的皮肤极其重要。
第三节 肾盂肾炎
掌握:定义,临床表现;引起肾盂肾炎的致病菌、感染途径及易感因素,治疗要点(B)
掌握:急性慢性肾盂肾炎临床表现的异同及其并发症(C)
重点掌握:对急性、慢性肾盂肾炎患者进行护理(腰痛的护理,尿细菌学检查的护理,
包括流去清洁中段尿培养标本的注意事项)和健康教育(D)
【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致病菌以肠道细菌为最多,大肠杆菌约占60%~80%以上。 2、感染途径 (1)上行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 (2)血行感染 (3)淋巴管感染 (4)直接感染 3、易感因素 (1)尿路梗阻或畸形 (2)女性:因女性尿道较男性短而宽,尿道口易被感染 (3)机体抵抗力下降 (4)医源性感染:一次导尿后,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留置导尿3天以上,尿路感染发生率超过90%
【临床表现】 1、急性肾盂肾炎 (1)全身表现:高热,寒战,一般呈弛张热型 (2)泌尿系症状:尿路刺激症状,腰部酸痛,侧脊肋角压痛、肾区的叩击痛。 2、慢性肾盂肾炎 无症状性菌尿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尿常规 白细胞管型,有助于诊断肾盂肾炎。 2、尿细菌学检查 (1)尿细菌定量培养:尿菌量≥105/ml,称为真性菌尿,多为肾盂肾炎 (2)尿沉渣镜检细菌:平均每高倍视野≥20个细菌,即为有意义的细菌尿,其符合率可达90%以上。
【治疗要点】 急性肾盂肾炎 一般治疗:多饮水、勤排尿,可服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减轻尿路刺激征。
【主要护理措施】 1、休息 2、饮食护理:每日饮水量应在2000ml以上,尿量保持在2000~2500ml左右 3、高热护理 体温高于39℃时,应予物理降温如酒精擦浴 4、尿细菌学检查的护理 清洁中段尿培养标本留取时应注意:①在使用抗生素之前或停用抗生素5天后留取标本,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②留取标本时严格无菌操作,充分清洁外阴、消毒尿道口 ③留取清晨第一次的中段尿在1小时内送检做细菌培养,或冷藏保存 ④应保证尿液在膀胱内留存6~8小时,以保证细菌有足够的繁殖时间 ⑤尿标本中勿混入消毒药液、患者的分泌物等
【健康教育】 1、多饮水、勤排尿是预防尿路感染简单而有效的措施 2、避免劳累、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内衣裤 3、发现尿路感染后,应及时就医 4、若在性生活后易出现尿路感染,可以在事后排尿,并口服抗生素。
第四节 肾衰竭
掌握:急性肾衰竭定义,病因及少尿型临床表现,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治疗要点(C)
掌握:慢性肾衰竭定义,分期,临床表现,治疗要点(C)
重点掌握:对急、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对接受透析疗法的患者
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B)
【病因和发病机制】 肾性急性肾衰竭有肾实质的损伤,最常见的是肾缺血或肾毒性物质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如急性肾小管坏死。
【临床表现】 少尿型和非少尿型
1、少尿或无尿期 (1)尿量减少 (2)进行性氮质血症 (3)全身并发症 (4)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①水过多 ②高钾血症:因尿量减少,经由肾脏排泄钾的量减少;分解代谢旺盛,释放出大量钾离子;酸中毒时,细胞内的钾被转移到细胞外 ③代谢性酸中毒:临床表现为呼吸深大而快,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休克。
2、多尿期 进行性尿量增多是肾功能开始恢复的标志
3、恢复期
尿比重多在1.015以下,且较固定。
【治疗要点】
急性肾衰竭以对症和防止并发症的治疗为主,此外应注意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1、少尿期的治疗 (1)休息和饮食:以高生物效价的优质蛋白为主,摄入量为0.5g/(kg·d) (2)维持水平衡:24小时的入液量可按照前一日的尿量+500ml (3)防治高钾血症的措施有:①尽量避免食用含钾较多的食物或药物 ②禁用库存血。当血钾高于6.5mmol/L,心电图表现为QRS波增宽等明显改变时,应予紧急处理:❶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20ml ❷静脉输注5%NaHCO3100~200ml,在纠正酸中毒的同时还可以促进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 ❸50%葡萄糖液50ml+普通胰岛素10IU静脉注射,可以促进糖原的合成,使钾离子向细胞内移动 ❹口服例子交换树脂 ❺以上措施无效时,透析是最有效的方法。(补钙、补碱、补胰岛素、树脂、透析)(4)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若HCO3-的浓度低于15mmol/L时,可予5%NaHCO3100~200ml静脉滴注 (5)透析疗法:透析疗法包括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性肾衰竭的重要措施
2、多尿期的治疗 重点是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治疗原发病和防止各种并发症。
【主要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2、饮食护理 (1)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对能进食的非透析患者,摄入量为0.5g/ (kg·d)。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蛋白质摄入量为1.0~1.2 g/ (kg·d);腹膜透析患者为1.2~1.3g/ (kg·d)。摄入的蛋白质均应是高生物效价的优质蛋白。 (2)能量供给一般为30~35kcal/ (kg·d) (3)控制盐的摄入,1~2 g/ d (4)急性期应限制含钾高的食物摄入
3、预防感染 4、作好透析护理
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缓慢进展恶化的最终结局,主要表现为肾功能进行性减退,代谢产物潴留引起全身各系统症状,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我国目前根据内生肌酐清除率将慢性肾衰分为4期,即肾功能代偿期、肾功能失代偿期、肾衰竭和尿毒症期。
1期 正常肾功能GFR≥90ml/min; 2期 肾功能轻度下降,GFR60~89ml/min,血肌酐正常,患者无症状; 3期 肾功能中度下降,GFR30~59ml/min,出现氮质血症,血肌酐高于正常但低于450μmol/L,通常无明显症状,可有轻度贫血,多尿和夜尿; 4期 肾功能重度下降,GFR15~29ml/min,血肌酐升高(450~707μmol/L) 5期 肾衰竭期,GFR<15ml/min,血肌酐显著升高>707μmol/L
【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 我国则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最常见病因 2、发病机制 (1)健存肾单位学说 (2)矫枉失衡学说 (3)肾小球高压、高灌注、高滤过学说 (4)毒素滞留学说
【临床表现】 1、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1)钾代谢紊乱:引起高钾血症的常见原因有:①应用抑制肾脏排泄钾的药物 ②钾的摄入过多 ③代谢性酸中毒时(2)钙、磷代谢紊乱:血磷浓度升高,血钙下降 (3)酸碱紊乱:代谢性酸中毒时慢性肾衰竭进展中的常见症状。
2、各系统症状 (1)心血管和呼吸系统:①高血压 ②心力衰竭 ③心包炎 ④动脉粥样硬化 ⑤呼吸系统表现:酸中毒时呼吸深长。(2)血液系统:❶贫血:为正常色素性正细胞贫血。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①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激素(EPO)减少(为最主要原因) ②铁摄入不足 ③失血 ④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 ⑤体内叶酸、蛋白质缺乏 ⑥代谢产物抑制骨髓造血 ❷出血倾向 ❸白细胞异常 (3)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是尿毒症常见的早期表现 (4)神经肌肉和皮肤表现:①神经肌肉表现 ②皮肤表现 (5)骨骼系统:肾性骨病。依照其常见的顺序可以分为:纤维性骨炎、肾性骨软化症、骨质疏松症和肾性骨硬化症。
【治疗要点】
1、治疗原发病和纠正促使肾衰竭恶化的诱因,是治疗慢肾衰的关键。
2、延缓慢性肾衰的发展: (1)饮食疗法:优质低蛋白饮食 (2)必需氨基酸疗法 (3)控制高血压:首选药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3、对症治疗
【主要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与患者共同制定饮食计划:①优质低蛋白饮食 ②保证足够热量 ③控制水盐的摄入 ④控制磷和钾的摄入
2、少尿、高钾血症的护理 (1)观察血钾检验报告和心电图情况,及时与医师取得联系。 (2)采集血钾标本时针筒要干燥,采血部位结扎勿过紧,血取出后沿试管壁注入,以防溶血,影响检验结果。 (3)忌进食含钾量高的食物和药物。 (4)忌输库存血,因库存血含钾量较高。
血液净化疗法的护理
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 (1)透析前的护理 (2)透析后的护理:①病情观察 ②并发症的预防、观察及处理。低血压 失衡综合征 致热原反应 出血
腹膜透析的护理: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①引流不畅或腹膜透析管堵塞:为常见并发症 ②腹膜炎 ③腹痛
第一节 总论
常见考点
了解:泌尿系统的解剖,生理(A)掌握:肾实质和肾血管的解剖结构;泌尿系统疾病的种类(A)
主要内容讲解
1、肾脏的血液循环特点是:血流量大,约占心搏出量的25%,为全身灌流量最大的器官。肾皮质血流量大,约占渗血流量的90%以上,流速快;而髓质的血流量小,不到肾血流量的10%,且流速慢。 (1)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两部分 (2)肾小球滤过膜:①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②基底膜 ③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肾小球滤过膜具有屏障作用:①机械屏障 ②电荷屏障:肾小球滤过膜带有负电荷 (3)肾小球旁器: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组成,具有分泌肾素的功能。2、肾脏的生理功能 ①生成尿液 ②内分泌功能
内分泌功能 (1)肾素 (2)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3)1—α羟化酶 (4)激肽释放酶 (5)前列腺素
3、泌尿系统常见症状和实验室检查 常见症状 (1)肾性水肿:①肾病性水肿 ②肾炎性水肿:“球—管失衡” (2)肾性高血压:①容量依赖型 ②肾素依赖型 (3)尿量异常:正常成人尿量每24小时为1000~2000ml,每日尿量少于400ml称为少尿,少于100ml称为无尿,每日尿量多于2500ml称为多尿。夜尿量多于白天尿量或夜尿量持续多于750ml称为夜尿增多。 (4)尿质异常:①蛋白尿,尿蛋白定量持续超过150mg/24h称为蛋白尿;若尿蛋白定量超过3.5g/24h称为大量蛋白尿 (5)尿路刺激征:尿频伴尿急、尿痛统称为尿路刺激征。
4、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分型 ①、急性肾小球肾炎 ②、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③、慢性肾小球肾炎 ④、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⑤、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炎综合征以血尿为突出表现,肾病综合症则以蛋白尿为突出表现)
第二节 肾病综合征
常见考点
了解: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型(D)
了解: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D)
掌握:肾小球疾病的定义及临床分型;急、慢性肾小球疾病和原发性
肾病综合症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要点(B)
重点掌握:按护理程序护理肾小球疾病患者及进行健康教育(C)
主要内容讲解
肾病综合征是多种肾脏疾病引起的具有以下共同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①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3.5g/d) ②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 ③水肿 ④高脂血症。其中①、②两项为诊断所必需。【临床表现】 并发症 (1)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 (2)血栓和栓塞,以肾静脉血栓最为多见 (3)急性肾衰竭 (4)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
【治疗要点】 1、一般治疗 (1)利尿消肿:总的原则是不宜过快、过猛,以免造成有效血容量不足,加重血液高凝倾向,诱发血栓、栓塞并发症 (2)减少尿蛋白
2、主要治疗 (1)糖皮质激素 ①起始量要足 ②减撤药要慢 ③维持用药要久 (2)细胞毒药物最常用的细胞毒药物为环磷酰胺
【主要护理措施】 饮食护理:①蛋白质:正常量的优质蛋白0.8~1.0g/(kg·d),其中60%以上为优质蛋白 ②保证足够热量,不少于30~35kcal/(kg·d) ③有明显水肿,高血压或少尿者,钠盐的摄入量<3g/d。
水肿部位的皮肤护理 ①指导患者穿宽大柔软棉织品衣裤 ②避免皮肤长时间受压 ③避免医源性皮肤损伤 ④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水肿部位由于血液供给差,保护水肿部位的皮肤极其重要。
第三节 肾盂肾炎
常见考点
了解:辅助检查(A)掌握:定义,临床表现;引起肾盂肾炎的致病菌、感染途径及易感因素,治疗要点(B)
掌握:急性慢性肾盂肾炎临床表现的异同及其并发症(C)
重点掌握:对急性、慢性肾盂肾炎患者进行护理(腰痛的护理,尿细菌学检查的护理,
包括流去清洁中段尿培养标本的注意事项)和健康教育(D)
主要内容讲解
肾盂肾炎是由细菌直接引起的肾盂、肾盏和肾实质的感染性炎症。尿道炎和膀胱炎统称为下尿路感染,而肾盂肾炎称为上尿路感染。好发于女性,其中尤以已婚育龄女性【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致病菌以肠道细菌为最多,大肠杆菌约占60%~80%以上。 2、感染途径 (1)上行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 (2)血行感染 (3)淋巴管感染 (4)直接感染 3、易感因素 (1)尿路梗阻或畸形 (2)女性:因女性尿道较男性短而宽,尿道口易被感染 (3)机体抵抗力下降 (4)医源性感染:一次导尿后,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留置导尿3天以上,尿路感染发生率超过90%
【临床表现】 1、急性肾盂肾炎 (1)全身表现:高热,寒战,一般呈弛张热型 (2)泌尿系症状:尿路刺激症状,腰部酸痛,侧脊肋角压痛、肾区的叩击痛。 2、慢性肾盂肾炎 无症状性菌尿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尿常规 白细胞管型,有助于诊断肾盂肾炎。 2、尿细菌学检查 (1)尿细菌定量培养:尿菌量≥105/ml,称为真性菌尿,多为肾盂肾炎 (2)尿沉渣镜检细菌:平均每高倍视野≥20个细菌,即为有意义的细菌尿,其符合率可达90%以上。
【治疗要点】 急性肾盂肾炎 一般治疗:多饮水、勤排尿,可服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减轻尿路刺激征。
【主要护理措施】 1、休息 2、饮食护理:每日饮水量应在2000ml以上,尿量保持在2000~2500ml左右 3、高热护理 体温高于39℃时,应予物理降温如酒精擦浴 4、尿细菌学检查的护理 清洁中段尿培养标本留取时应注意:①在使用抗生素之前或停用抗生素5天后留取标本,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②留取标本时严格无菌操作,充分清洁外阴、消毒尿道口 ③留取清晨第一次的中段尿在1小时内送检做细菌培养,或冷藏保存 ④应保证尿液在膀胱内留存6~8小时,以保证细菌有足够的繁殖时间 ⑤尿标本中勿混入消毒药液、患者的分泌物等
【健康教育】 1、多饮水、勤排尿是预防尿路感染简单而有效的措施 2、避免劳累、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内衣裤 3、发现尿路感染后,应及时就医 4、若在性生活后易出现尿路感染,可以在事后排尿,并口服抗生素。
第四节 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
常见考点
了解:肾衰竭的发病机制包括慢性肾衰竭的健存肾单位学说,矫枉失衡学说等(D)掌握:急性肾衰竭定义,病因及少尿型临床表现,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治疗要点(C)
掌握:慢性肾衰竭定义,分期,临床表现,治疗要点(C)
重点掌握:对急、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对接受透析疗法的患者
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B)
主要内容讲解
急性肾衰竭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在短时间内突然下降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病因和发病机制】 肾性急性肾衰竭有肾实质的损伤,最常见的是肾缺血或肾毒性物质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如急性肾小管坏死。
【临床表现】 少尿型和非少尿型
1、少尿或无尿期 (1)尿量减少 (2)进行性氮质血症 (3)全身并发症 (4)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①水过多 ②高钾血症:因尿量减少,经由肾脏排泄钾的量减少;分解代谢旺盛,释放出大量钾离子;酸中毒时,细胞内的钾被转移到细胞外 ③代谢性酸中毒:临床表现为呼吸深大而快,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休克。
2、多尿期 进行性尿量增多是肾功能开始恢复的标志
3、恢复期
尿比重多在1.015以下,且较固定。
【治疗要点】
急性肾衰竭以对症和防止并发症的治疗为主,此外应注意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1、少尿期的治疗 (1)休息和饮食:以高生物效价的优质蛋白为主,摄入量为0.5g/(kg·d) (2)维持水平衡:24小时的入液量可按照前一日的尿量+500ml (3)防治高钾血症的措施有:①尽量避免食用含钾较多的食物或药物 ②禁用库存血。当血钾高于6.5mmol/L,心电图表现为QRS波增宽等明显改变时,应予紧急处理:❶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20ml ❷静脉输注5%NaHCO3100~200ml,在纠正酸中毒的同时还可以促进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 ❸50%葡萄糖液50ml+普通胰岛素10IU静脉注射,可以促进糖原的合成,使钾离子向细胞内移动 ❹口服例子交换树脂 ❺以上措施无效时,透析是最有效的方法。(补钙、补碱、补胰岛素、树脂、透析)(4)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若HCO3-的浓度低于15mmol/L时,可予5%NaHCO3100~200ml静脉滴注 (5)透析疗法:透析疗法包括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性肾衰竭的重要措施
2、多尿期的治疗 重点是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治疗原发病和防止各种并发症。
【主要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2、饮食护理 (1)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对能进食的非透析患者,摄入量为0.5g/ (kg·d)。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蛋白质摄入量为1.0~1.2 g/ (kg·d);腹膜透析患者为1.2~1.3g/ (kg·d)。摄入的蛋白质均应是高生物效价的优质蛋白。 (2)能量供给一般为30~35kcal/ (kg·d) (3)控制盐的摄入,1~2 g/ d (4)急性期应限制含钾高的食物摄入
3、预防感染 4、作好透析护理
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缓慢进展恶化的最终结局,主要表现为肾功能进行性减退,代谢产物潴留引起全身各系统症状,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我国目前根据内生肌酐清除率将慢性肾衰分为4期,即肾功能代偿期、肾功能失代偿期、肾衰竭和尿毒症期。
1期 正常肾功能GFR≥90ml/min; 2期 肾功能轻度下降,GFR60~89ml/min,血肌酐正常,患者无症状; 3期 肾功能中度下降,GFR30~59ml/min,出现氮质血症,血肌酐高于正常但低于450μmol/L,通常无明显症状,可有轻度贫血,多尿和夜尿; 4期 肾功能重度下降,GFR15~29ml/min,血肌酐升高(450~707μmol/L) 5期 肾衰竭期,GFR<15ml/min,血肌酐显著升高>707μmol/L
【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 我国则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最常见病因 2、发病机制 (1)健存肾单位学说 (2)矫枉失衡学说 (3)肾小球高压、高灌注、高滤过学说 (4)毒素滞留学说
【临床表现】 1、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1)钾代谢紊乱:引起高钾血症的常见原因有:①应用抑制肾脏排泄钾的药物 ②钾的摄入过多 ③代谢性酸中毒时(2)钙、磷代谢紊乱:血磷浓度升高,血钙下降 (3)酸碱紊乱:代谢性酸中毒时慢性肾衰竭进展中的常见症状。
2、各系统症状 (1)心血管和呼吸系统:①高血压 ②心力衰竭 ③心包炎 ④动脉粥样硬化 ⑤呼吸系统表现:酸中毒时呼吸深长。(2)血液系统:❶贫血:为正常色素性正细胞贫血。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①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激素(EPO)减少(为最主要原因) ②铁摄入不足 ③失血 ④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 ⑤体内叶酸、蛋白质缺乏 ⑥代谢产物抑制骨髓造血 ❷出血倾向 ❸白细胞异常 (3)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是尿毒症常见的早期表现 (4)神经肌肉和皮肤表现:①神经肌肉表现 ②皮肤表现 (5)骨骼系统:肾性骨病。依照其常见的顺序可以分为:纤维性骨炎、肾性骨软化症、骨质疏松症和肾性骨硬化症。
【治疗要点】
1、治疗原发病和纠正促使肾衰竭恶化的诱因,是治疗慢肾衰的关键。
2、延缓慢性肾衰的发展: (1)饮食疗法:优质低蛋白饮食 (2)必需氨基酸疗法 (3)控制高血压:首选药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3、对症治疗
【主要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与患者共同制定饮食计划:①优质低蛋白饮食 ②保证足够热量 ③控制水盐的摄入 ④控制磷和钾的摄入
2、少尿、高钾血症的护理 (1)观察血钾检验报告和心电图情况,及时与医师取得联系。 (2)采集血钾标本时针筒要干燥,采血部位结扎勿过紧,血取出后沿试管壁注入,以防溶血,影响检验结果。 (3)忌进食含钾量高的食物和药物。 (4)忌输库存血,因库存血含钾量较高。
血液净化疗法的护理
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 (1)透析前的护理 (2)透析后的护理:①病情观察 ②并发症的预防、观察及处理。低血压 失衡综合征 致热原反应 出血
腹膜透析的护理: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①引流不畅或腹膜透析管堵塞:为常见并发症 ②腹膜炎 ③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