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学习中心网

咨询投诉0931-8254357
主办单位:元海德教育宗旨:富家 兴教
0931-8254357

当前位置:主页 > 学习中心新 >

第一讲 - 小说

发布时间:2022-05-14 13:21来源:未知

第一讲 小说
 
1、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⑴识记小说写作的时间及历史背景。
    《组织部来了年轻人》写于1956年,是王蒙的早期代表作。
⑵识记作者的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和“季节系列”。
⑶理解小说的叙述结构特征。
    小说从林震的视角展开叙述。
⑷分析小说的主要意蕴。
小说讲述了一个对中国和革命事业抱着真诚信仰的年轻人林震,调到某区委组织部工作后的复杂感受,并从林震的视角展开故事情节,揭示了党的某些领导干部存在的革命意志衰退、官僚主义作风等问题,以及其对革命事业的危害,是较早揭示社会主义体制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批判官僚主义的作品。
⑸分析刘世吾的形象及其意义。
刘世吾是一个性格复杂、充满矛盾的官僚主义者。他参加革命多年,曾经热情地献身于人民解放事业。他有经验,能力强,魄力大,只要下定决心,就可以把工作干得很出色。但由于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的变化,它对于党的事业和政治生活逐渐失去了热情,不断地用世俗的消极现象来否定曾经为之奋斗的理想,成熟的外表下掩盖着可怕的冷漠和圆滑。刘世吾敷衍圆滑的思想观念不仅迷惑了一些人,而且助长了王清泉、韩常新等另一种类型的官僚主义,给党的事业造成了重大的损失。这是一个20世纪50年代中期那些曾经创造了新生活,但又不能被新生活激发出更多热情和理想、革命意志严重衰退的党的干部的艺术典型。小说作者在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生活刚刚开始时就敏锐地发现了隐藏在干部身上的思想危机和工作危机。刘世吾这一人物形象身上,寄予了作者对于理想、事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
⑹分析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对比关系及其作用。
    小说主要运用对比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显示了人物思想情感的丰富内涵,加深和扩大了作品的主题意蕴。林震和刘世吾构成性格对比;同为青年人,林震、赵慧文的性格构成了互为衬托的对比;同为官僚主义者,刘世吾、韩常新、王清泉也构成不同性格的对比,细腻的对比手法构成了小说内在的艺术张力。
 
2、茹志鹃《百合花》
⑴识记作者的短篇小说《百合花》和《静静的产院》
⑵简析百合花被子在表现主题、人物塑造和情节结构上的作用。
    小说叙述的线索是百合花图案的被子,它聚合起小说中的三个人物。
⑶分析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及作品的主题。
    小通讯员是一个年轻的解放军战士。他最主要的形象特征是纯朴善良、不善言辞,有着一般男孩子对妇女的羞怯心理。但是在战友生命受到威胁之际,却迸发出强大的力量和无穷的勇气,舍身扑在爆炸的手榴弹上,牺牲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新媳妇也同样淳朴善良,还是个充满羞涩的“新娘子”,她对于自己在“借被子”过程中让小通讯员受窘这件事,一直感到愧疚,希望有机会向他道歉。看到小通讯员被抬到爆炸所时,她一改先前的羞涩,“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将她结婚用的新被子盖在牺牲了的小通讯员身上。
⑷分析小说的选材和叙述重点上的特色及其作用。
⑸分析小说运用对比、衬托及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特色。
    小说以一天的时间为叙述顺序,以“我”的耳闻目睹为叙事视角。作者精心选取了日常生活的一个片段,没有正面书写激烈的战争场面,而是将关注点移至平凡生活的幕后,通过以小见大、对比和衬托的方法,以及百合花被子、野菊花、馒头、军装上的破洞等一系列细节描绘,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性格。作品语言清新自然、具有浓厚的抒情诗的意味。
    人物的刻画,心灵的描写与严酷的真正环境构成了强烈的对照。
 
3、白先勇《游龙惊梦》
⑴识记作者的短篇小说集《玉卿嫂》、《纽约客》、《台北人》,长篇小说《孽子》等。
⑵分析小说的主题意蕴。
《游园惊梦》写的是1949年从大陆撤离到台湾的国民党上流社会人士的生活际遇、心理反应及其五六十年代的台湾现实。主人公蓝田玉原是昆曲艺人,因一曲《游园惊梦》被钱鹏志将军看中,成为填房夫人。她风华蹁跹,烜赫一时。后来钱将军死了,她成了一个落魄夫人。小说从蓝田玉去窦公馆赴宴开始写起,赴宴的过程中,历史与现实,烜赫与没落,交错地呈现出来,构成刺激性地对照。对于没落的现实处境,钱夫人无力去改变,剩下的就是有追忆与怀恋。作家用一系列的细节动作表现钱夫人还很在意自己的面子,注意遮掩自己没落的现实。蓝田玉悲剧性的命运遭际,反映了原国民党上层阶级撤离大陆后的沧桑之感。
⑶分析小说采用象征、暗示、意识流等表现手法的艺术特点。
    小说熔中国传统小说与西方现代主义小说艺术手段于一炉。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意识流手法刻画蓝田玉的内心活动。戏剧与人生、梦与现实穿插交织在一起,在相互对照中呈现主人公的内心处境和悲剧命运。性格化的对白、象征与暗示等手法,强化了艺术效果,突出了人物性格和悲剧主题。
⑷分析小说情节中所穿插的戏剧《游园惊梦》对刻画人物心理、展现人物命运、突出悲剧主题的作用。
【例题•单选】《游园惊梦》的故事发生在
A.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 B.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台湾
C.20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 D.20世纪四十年代的南京
【答案】B
【解析】《游园惊梦》写的是1949年从大陆撤离到台湾的国民党上流社会人士的生活际遇、心理反应及其五六十年代的台湾现实。
 
4、冯骥才《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⑴识记并理解小说情节所呈现的历史背景。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描写了一对夫妇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
⑵识记作者的中篇小说《神鞭》、《雕花烟斗》,长篇小说《三寸金莲》等。
⑶分析小说的主题意蕴。
    小说主要通过团结大楼居民不能理解高女人和矮丈夫这对不合常规的组合,讥讽嘲笑乃至打击无所不用,呈现出根深蒂固的国民劣根性。当团结大楼的居民发现自己恶意的揣测与事实不合,高女人和矮丈夫真心相爱时,他们的思想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⑷分析“裁缝老婆”形象的意义和表现手法上的艺术特点及其效果。
    小说用了较多的笔墨描写团结楼的居民,尤其是裁缝的老婆。她是一个自私无聊、喜欢窥探别人隐私的小市民,也是团结大楼居民的代表,是“习惯”的维护者。作者在小说的叙述上采用第三人称限制视角叙述,用团结大楼居民的外在视角展开叙述,而在团结大楼居民中又以裁缝老婆的眼光为视角展开叙述,深刻表现出其恶俗和劣根性。
⑸分析小说在叙述结构和表现手法上的艺术特点及其效果。
    小说在叙述上采用第三人称限制视角叙述,作者从来没有从正面展示主人公高女人和矮先生夫妻俩的内心世界,而是用团结大楼居民的外在视角展开叙述,而在团结大楼居民中又以裁缝老婆的眼光为视角展开叙述。小说以白描为主,间以客观性的议论,一一把雨伞贯穿始终,含蓄慰藉,给读者留下耐人寻味的审美空间,具有十分感人的艺术魅力。成功的细节描写也为小说增添了审美的情趣。
【例题•单选】小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的叙述视角是(      )
A.以高女人的眼光为视角 B.以矮丈夫的眼光为视角
C.以作者的眼光为视角 D.以团结大楼居民的眼光为视角
【答案】D
【解析】小说在叙述上采用第三人称限制视角叙述,作者从来没有从正面展示主人公高女人和矮先生夫妻俩的内心世界,而是用团结大楼居民的外在视角展开叙述,而在团结大楼居民中又以裁缝老婆的眼光为视角展开叙述。
 
5、铁凝《哦,香雪》
⑴识记作者的中篇小说《没有钮扣的红衬衫》,长篇小说《玫瑰门》和《无雨之城》等。
⑵简析小说的主题意蕴。
    《哦,香雪》叙述一条铁路线经过北方小山村台儿沟,每天在那里只停留一分钟,却给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波澜,暗示了她们对山外的世界和新的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在香雪等少女看似微不足道的委屈、希冀、追求、欢欣里,暗示着封闭的山村沿袭着多年的古老陈旧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正在解体,而仅仅在小山村停留一分钟的火车则是象征着现代文明的载体,带来一股新鲜、陌生的清风,成了小山村年轻人观察和探寻另一个天地的机遇。
⑶分析香雪的性格心理。
    香雪十七岁,是台儿沟唯一的初中生。她纯真无邪,纯朴善良,坚毅执着,渴求科学文化,渴望摆脱贫困,对新生活有着炽热的向往和追求。
⑷分析小说的精巧构思。
⑸分析小说善于诗化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创造空灵蕴藉的艺术境界的风格特色。
小说语言清新婉丽,艺术构思精巧。作者善于诗化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创造空灵蕴藉的艺术境界,对笔下的一切充满了宽容和厚爱,写山、写树、写小溪、写火车都充满了生命的灵性与诗情画意。这一切与香雪们微妙复杂的心理活动糅和在一起,构成了至今仍为人们所激赏的“香雪旋律”。
 
6、阿城《棋王》
⑴识记作者的中篇小说《树王》、《孩子王》。
⑵分析小说的主题意蕴,作品中对于“吃”与“棋”的描写及其对于揭示主题的意义。
    王一生事下乡的知识青年,在那个政治动乱、物资匮乏的时代,他对物质追求的第一要求就是吃。王一生饥不择食,只要是能充饥的食物,不论干湿,都能享用,而且吃相极恶。“惨无人道”的吃相实质上揭示了主人公贫寒、饥饿的生存困境。王一生的精神追求是下棋。他一旦下棋,便不论场合,车厢里、路灯下、垃圾堆旁,他都乐于与人对弈。它借助下棋来淡忘生活的苦难,实现生命的自由和自我的超脱。
⑶分析王一生的形象及其意义。
    王一生有很高的棋品,特别是对棋艺的追求,不含任何狭隘的世俗名利观念。他与深谙棋道的捡破烂的老头儿成为忘年之交,在棋谱里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他主动放弃参赛资格,却在赛后同时与九人展开车轮大战。王一生对理想境界的执着追求在“连环大战”的壮观场面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示。小说表现和肯定了王一生执著钻研棋艺的精神和他正直的人品、高尚的棋品、特别的处世之道和淡泊无争的性情。
⑷分析小说的独特的叙述视角。
⑸分析小说的艺术特点。
    小说通过叙述者“我”的视角,对“棋呆子”王一生在文革时期的人生经历的叙述,展现了王一生的人生见解和精神特质,视角独特;善于营造气氛,抓住场面,细致地刻画人物;语言朴素、诙谐,富有深意。
 
7、陈染《空的窗》
⑴识记作者的中篇小说《无处告别》、《与往事干杯》,长篇小说《私人生活》等。
⑵分析小说的主题意蕴。
    《空的窗》写的是“我”和老人摆脱绝望的生活、重拾生活信念的故事。作品通过“我”和老人的对话,“我”向老人阐述了生命黑暗与光明相悖又贯通的过程,在孤独寂寞的环境里用心灵寻找光亮,寻找到更大的生活力量,拾起光明。
⑶简析小说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的特点及其作用。
⑷分析小说的叙事人称、叙事结构的特点及其意义。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事的方式展开,“我”一直潜伏在故事中,是这个故事的叙述者。小说由主人公“我”和退休老人的故事交错相成,两条故事线索一明一暗,相互映衬,构成对话关系;小说结尾处通过老人的问话和“我”的回答,使两个故事交汇在一起;细腻的心理描写,精彩的独白,增添了小说的审美情趣。
8、严歌苓《少女小渔》
⑴识记作者的长篇小说《第九个寡妇》、《小姨多鹤》、《赴宴者》、《陆犯焉识》、《扶桑》等。
⑵分析作品是如何在与江伟和洋老头的关系中塑造小渔这一形象的。
⑶分析小说的主题意蕴。
主人公小渔善良、纯真、富有同情心,考虑别人比自己多。当护士的时候,因为同情一个快死的病人而把童贞给了他。为了获得绿卡,小渔在男友江伟的安排下,与一个贫穷的洋老头假结婚。与洋老头举行婚礼后,她因为江伟的冲天怨气而硬压下自己心里的委屈,他觉得“他伤得更狠更深,把哭的机会给他吧。”当被置于令人难堪的假结婚的处境中时,本应受伤害最深的小渔,却最少体现出屈辱的感受,她对洋老头善意的同情折射出她人性中的美好光辉。在小渔美好心灵的感染下,洋老头逐渐出去了气质里的猥亵邋遢,日益恢复了做人的尊严。小渔清洁明亮的心灵深处的真情才能切实地打破文化间的隔阂,使不同境遇中的人心都能够得到相互间真正的沟通。
⑷分析小说在叙事方式、心理刻画、细节刻画和语言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小说围绕“假结婚”事件展开,在顺叙之中时时有插叙和倒叙,有条不紊,收放自如;语言老练生动,精炼含蓄;心理描写细腻圆融,细节描写真切自然。
 
9、王安忆《喜宴》
⑴识记作者的中篇小说《雨,沙沙沙》、《小鲍庄》,长篇小说《纪实与虚构》、《长恨歌》、《天香》等。
⑵识记并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小说的主题意蕴。
    《喜宴》以20世纪70年代初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为历史背景,描写下乡的知识青年去参加当地一对新婚夫妇喜宴的故事,反映了“文革”时期的农村现实和“知青”下乡后的真实处境。
⑷分析知青眼里的喜宴和不久后上门喝茶的场景,体现了怎样的对比关系〉对体现小说的主题有何作用?
    知识青年与新婚夫妇并不相识,却也因微不足道的间接关系接到了婚宴邀请。喜宴上一切都显得乱糟糟的,前来赴宴的人们并没有多少喜庆的颜色。小说以大量的笔墨描绘了颓唐的男知青、苦闷的女知青,还有百无聊赖地等待着开席的人们,而等了近一天的喜宴不到半个时辰便结束了。婚宴一个月以后,知识青年派工挖干沟时,到吃喜宴的那家要水喝,受到婆媳俩热情的招待。小说叙述陌生人之间的交往,不动声色地呈现冷漠与热情的反差,讲述的故事平淡无奇,却真实地呈现出农村生活的原生态面貌,同时也折射出“知识青年”遭农村生活的真实处境。
⑸分析小说在叙述视角、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小说以淡漠的笔调描写了一场无声无息的喜宴,出色的环境描写为小说营造了象征意蕴的氛围。小说中不断提到的“天阴冷得很”等,是暗示也是描写现实,营造出漫不经心的气氛,给人一种无聊的趣味与冷漠的感受。冷静的观察和客观的描写,日常生活细节以自在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小说表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
 
10、刘庆邦《鞋》
⑴识记作者的短篇小说《走窑汉》和长篇小说《断层》、《远方诗意》、《平原上的歌谣》等。
⑵理解作品的主题意蕴。
⑶分析主人公守明的形象。
    《鞋》讲述了一位乡村少女定亲后给未婚夫做鞋的故事。农村姑娘守明对那个人默默的爱恋,以谢作为纽带,传递她浓浓的深情和期盼。作者以质朴的语言描绘了情窦初开的守明对爱情的憧憬和向往
⑷简析小说“后记”对于表达本篇主题的意义。
    本片的后记是与正文一起发表的,作者强调“后记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该篇小说的内核或种子”,它使正文的叙述一下子回到沉重的现实,更加重了本篇的悲剧色彩。
⑸分析小说的心理描写及其对刻画形象的作用。
    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深入刻划了守明纯真而复杂的情感世界;细腻的心理描写恰到好处地将初陷爱河的少女情怀呈现在读者面前。在心理描写方面,既吸收了外国作家“心理分析”式的“心理描写内化”法,又继承了中国传统的人物言行和环境烘托的“心理环境外化”法,准确地呈现了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

免费咨询

  • 甘肃: QQ
  • 四川: QQ
  • 山西: QQ
  • 陕西: QQ
  • 0931-8254357